肥桃传说故事是肥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在民间流传甚广。传说故事的产生、完善、流传的过程,也是肥桃文化弘扬远播的过程。在肥城民间津津乐道的肥桃传说故事有上百个,流传较广、影响较大的,当属《肥桃的传说》。这是一个桃乡版的“割股疗亲”故事。白云山下桃农王老汉的儿子王小为了给老母亲治病,把种的桃子全部卖了,钱还是不够,还有一味贵重的药配不上。大夫说腿上的肉也可代替这味药。王小回家取出菜刀,从腿上割了一块肉,给母亲煎药服用,母亲的病果然就慢慢好了。王母娘娘感动于此,施舍桃种,遂有肥桃。
孝道是中华民族丰厚文化积淀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历史上各地有众多的“割股”记载,在肥城其实也确有其事。清乾隆年间,肥城南部安驾庄镇洼里村出了一位大孝子刘子乐。他母亲生病想吃肉,但无钱去买,刘子乐就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,弄熟之后给母亲吃。他母亲的病很快就痊愈了。清乾隆年间泰安知县程志隆修县志时听说刘子乐的事迹,将其编入志中。后来,一传十,十传百,真事变成了传说,将刘子乐误传成了王小,内容也进行了虚构,并收入《肥城民间文学集成》。由此可见,《肥桃的传说》中“割股疗亲”的故事并非空穴来风。这个故事与硕大甘甜的肥桃联系在一起,既有劝人尽孝的教化意义,又表现了肥城人民祈福祝寿的美好愿望。肥桃传说中,还有歌颂爱情、崇神敬佛、向往吉祥、反映培优、反抗官吏等主题,内容丰富,涉及面广,至今不无启迪教育意义。
传说故事是肥桃文化的人性体现。这些传说故事,有的以树为载体,有的以花为比喻,有的以桃为依托,铺延开来,构成一部生动形象、富含哲理的肥桃故事集。故事背景或在北部县城(老城)一带,或在西北陶山脚下,或在南部望鲁山前,或在中部桃林深处,遍布桃乡各个角落。每个故事都与桃木、桃子、桃花有关,体现了肥城人朴实的性格和绚烂的智慧,构成了肥桃文化的特殊风景。肥桃的民间传说最终演变为“桃仙崇拜”。民国年间青岛画家苏竹影在《竹影杂记》一书中有一篇《谈肥城桃》的文章,文章提及:“园中皆供桃仙,香火供奉,不敢有忤……”将肥桃羽化为仙,推上了神坛,充分表达了肥城桃农对佳品圣果的无比崇敬之情。今天,“桃仙崇拜”虽已退出了历史舞台,但桃仙形象却深深地嵌入肥城人民的心灵,孕育出趋善向美的文明风尚。
千百年来,肥桃和培育它的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一起生息繁衍。它的价值早已超出了食用的范畴,演变成一种普遍和自觉的文化现象,承载起一个民族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。